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捨「術」之為「道」-

合氣道技法施作後的座姿控制思維,
是有別於其他武(柔)術的控制法,
在捻指、腕絡、肘極、肩固的施術後,
我們究竟心裏想要的是~重擊對手~;
還是希望雙方都能安全離開的~釋放對手~,
這就是合氣之為道的心路轉化過程,
當武(術)的傷害本質太過彰顯後,
合氣道植芝開祖捨術(只為尋求打擊敵方的方法),
而追求武道、天理、天道的和氣契合的想法,
後世就應實際的表現在合氣道技法當中。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合氣道前打(直突技)只有想法,沒有技法。(二)
主講人:臺灣武產合氣道 黃藏賢老師
(接續:合氣道前打技是窮途末路還是有未來開展方向)文
主文:
前打技的開明宗義:前打(直突技)沒有技法,只有想法。
 合氣道技法從基礎的片手取抓取技到正面打、斜面打,而一過斜面打技後,在合氣道的所有入身體別,似乎皆已告完備之際,前打好像沒有太多可著墨餘地。在迺後的前打(直突技)中,我們也不必要別出心材的想創造出,與抓取技、正面打、斜面打不一樣的技法思考方向或身法體別;唯一不同點的是:前打(直突技)將更為快速且更為兇險,因此在施作前打(直突技)時,以返璞歸真的想法中,可以讓我們重新的來檢視基礎抓取技、正面打、斜面打的真正施作要義,而這些正足以來面對與施作,對手作前打的各項攻擊。
 另外在揉合上述思想形成後,前打(直突技)會形成一個特殊結構,在以往基礎練習時常以表、裏技來界別入身的體位方向,而前打(直突技)在總合各式抓取、打擊技後,遂形成一個~「逆構技」的思考原則。
 以逆構思維來讓凶險的前打(直突技)之施作,變的更加理想與安全,是故在前打(直突技),遂形成有逆構技的:投技-施作表技或裏技之分;亦有逆構技的:固技-表或裏技之作法,而前打(直突技)的順構技則為以斜面打的轉身體別為架構,爾後再衍化出固技的各類表技之施作;另以轉換開足走外側入身,衍化出固技的各類裏技施作:
 前打直突技:逆構技→投技→表技。
             →裏技。
             →型(不分表、裏)。
          →固技→表技。
             →裏技。
             →型(不分表、裏)。
 前打直突技:順構技→投技→表技。
             →裏技。
             →型(不分表、裏)。
          →固技→表技(轉身)。
             →裏技(轉換)。
             →型(不分表、裏)。
 以上前打(直突技)在合氣道技法分類裡並不是表、裏技都能施作;有些單單只能施作表技;有些也只能施作裏技;或者也有不分表、裏技,而有所謂「型」的施作法。
 只是前打(直突技)順構施作在臺灣武產合氣道的作法是為:以-同側之前手先行防衛接拳撥拳,同時另以外側手做破壞式攻擊後,滑下手刀,以兩手對敵方的拳、腕處做二教手的抓取,這就是臺灣武產合氣道「雙手接拳之法」;實有別於其他以單手接拳作直退的危險作法。
 前打直突技就是直突刺的最基礎練習,當把前打直突技的安全防衛建構與練習到完整後,對直突刺擊(直刺)的武器取防衛,才能有信心去施作。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能『收』才會有奪劍的空間。

合氣劍『收』的意念:
在日本武士刀的刀法意念裏,攻的層面較廣,若要防衛時,
大多以受け、流し、或返し來應對,然在快速奕劍時,
受け、流し、返し並不能完全的阻隔對手凌厲的攻勢,
以達到先防衛己身安全之目的。
在合氣劍練習裏則多了一個『收』的劍法意念。
『收』在傳統日本雙手握劍法中並太多可以表達清楚,
此『收』並非居合的納劍入鞘之理,
而是要更能掌控雙方在狹礙的長劍空間裏,於危險中突圍而出;
若以中國劍法的單手使劍裏,卻是到處存在;
而在合氣道劍術、體術一致的作法裏,卻是大放光采。
岩間組劍裏有著大量『收』的劍法動作,能防對手猝擊,
也關係著岩間組劍練習當中之由~劍之理轉成劍之體的觀念,
進而達到劍、杖、體一致與太刀取的施作意念。
合氣劍要先練習能『收』才會有奪劍的空間。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清大武產合氣道的一對多實戰.

98年清大武產合氣道,楊翔文道場長的一對多武器取實戰.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萬華合氣道場5週年對合氣道練習的回憶

 在合氣道場上的練習,有著各式各樣的人們,臥虎藏龍比比皆是;身材高高低低、壯碩矮小都有,從不知練習的對手真正的底細,於是在練習技法時,不管對手是誰,都要抱著認真的態度去練習,絕不可掉以輕心;對於道場的任何一個人,全部都要懷著學習的心態與之練習,千萬不能對不好做、無法配合、做不動的、身體硬梆梆、護身倒法不好、老人、小孩等,就望之卻步,能避就避,如此的心態,那真正要面對到的,又怎麼能施作合氣道?
 30多年前在北市萬華的老松國小內的道場,有個學員,山東人、身高180以上;體重約100公斤;身材壯碩;約莫30多歲,他是當時的警總上尉保防官,初到老松道場練習時,沒有人要跟他練習,因為他粗壯的手抓的很緊,讓你一動也不能動.又沒法跟你好好配合.沒有一個人能摔的動他.同期的學員都避之為恐不及,即使連老師們也不知要如何跟他做。怎麼辦?唯一不能逃避的只有當時身為負責教練之職的我,為了管理道場的進度與和諧,只好由我這16歲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教練,賣力的跟他練習,利用合氣道技巧讓他折服,就這樣的也慢慢的讓他晉昇到一級;之後他才開始體會合氣道利用氣力的圓形原理;而不只是光靠直來直往的力道。而在某次閑聊中,他才透露出,他曾經拜摔角大王常東昇為師,學過摔跤,當初他來學合氣道,也是想試試合氣道是否能摔的動他,還好沒讓他失望,不然在沒人願意教他,跟他練習之下,很快的就跟合氣道說bye-bye;雖然之後他成家、生子,也為職業之故,而無法繼續練習合氣道,但我相信合氣道應該不會讓他失望。
 想當初在老松道場剛開辦之時,我們這一期師兄弟,每天都會有新問題產生,老師們都窮於應付,變成來老松道場上課的老師教練們,都要有三兩下子,更要做足功課;如果老師們無法解答,同期的師兄弟們,會一起努力的以各種不同的技法練習來尋求解答,因此造就了與臺灣其他道場的不同的技法。
 試想;35年前,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沒有影音光碟DVD、網路NET,所有資訊被上層封鎖,但道場同學們自行訓練出來的技法,也就如同日本許多合氣道前輩的技法相同,學習是不能怕困難的,當時來教的老師、教練也被我們所感染,不以同學們提出問題為忤。 
 最近跟學員在練習完後閑聊(教)與(學)的問題,老師要從教學的瓶頸中,突破困難,解決問題,才能再進步;不然高高在上,認為已經沒有再學習的空間與必要,恐怕在瞬息萬變的武學境界裏,很快就會被淹沒,這是無可退避的問題。
 學生也是一樣,不只是光學而已,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可發掘新問題,提出來與老師做研討,這不僅讓大家都有思考的機會;也是讓老師能對與自己不同點、不知道之處,重新再做研究,認真思考與學習,教學要相輔才是能使合氣道練習進步的契機。
 老師與學生們要相互尊重,同學之間更是要感情融洽、和樂融融,這才是道場真正所想要達到的學習境界。千萬不要再一味的畏懼老師,變成了一言堂的教學;也不要再阿諛奉承老師.而讓老師的言行變成國王的新衣。
 萬華道場走到了第五年之際,重新回顧檢視這些年來的自我精進與教學,不足與未迨之處甚多,這也是未來六年、七年要更加努力。在此由衷的感謝曾在萬華道場上一起練習過的人,與現在一起在萬華道場上努力練習的人。
                武產合氣道 黃藏賢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