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武產合氣道思想系列專題──主講人:黃藏賢
主文:
合氣劍使的是太刀(たちtachi)法,還是木劍(ぼ- けんbokken)法,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現代合氣劍的練習者.
當植芝開祖終生研習劍法,到最後也算是未有定論,早期植芝開祖練習「新陰流」劍術,在明治.大正以至昭和初期,對劍法的鍛練,雖然是以木劍作練習工具,但在觀念與施作上,還是行使太刀(たちtachi)劍法;後又與「夢想神傳流」「中山博道範士」交好,在劍杖、居合,自有一番溝通;昭和年間再取「香取神道」的「新当流」劍法琢磨砥礪,於是當二戰激烈中,植芝開祖在岩間修練煥發出獨樹一幟的『合氣劍』思維,劍杖合流、捨劍、無刀.
但是植芝開祖的合氣劍是無法以章法來做論述,因在合氣劍思維底定之時,植芝開祖又開始思考如何能劍體合一,這是在明治末年日本政經社會下且與嘉納老師對當時時局動盪不安中之一番見解後,所縈繞於心.植芝開祖認為20世紀武術所需面對與解決的問題是-武器取、短刀取、劍取、杖取,當劍取的課題對社會安全日益嚴重更顯重要時,刀法.劍法變得只是加強鍛練體術的另一種法門.
因而在岩間植芝開祖的劍法丕然轉向,將不再是以劍刃鋒利為導向,而純然以『刀≒棍.劍≒棒』的心態來主導合氣劍的思維,即是劍已不是劍,所使的也不再是利劍之法,手上拿著只是一個手指頭延長的工具,因此在岩間開祖所思所想,所練所學,所教所傳,在邇後的歲月裏,極然已成為是劍杖合一過程中的工具.
迨至岩間齊藤師範,初以開祖所教與對練交手而學習到來的合氣劍,無疑已蛻化成木劍之法,捨鋒利而就體術,否則一刀下來,皮綻肉開的劍法,生死相博,又豈不違合氣道的本意,岩間齊藤派「組劍(太刀)之道」在於「劍之體」,就已然印證.
是故以我們現在所學之初淺的合氣劍,也不必要再拘泥於刀法;拔刀而不拔鞘,不再以鋒利為導向,制敵而不傷人,合氣劍法與合氣身法整合為一體,渾然天成,變成往後合氣道集大成之武器取.合氣劍的構造與使用方向也因劍≒棒的思維,一方面形成岩間派木劍的型態;另一方面也造就合氣杖融入合氣劍的打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